眼下,随便一本正规读物,标价二、三十元已不足为奇。虽说精神食粮“我所欲也”,但一想起一本书兴许就是几天的生活费,“鱼”和“熊掌”不可兼得,书架前的“淘书人”只得“伤心秦汉,一声长叹”。怨声更比书价高,是大小书店里普遍存在的独特“景观”。
正版图书拘泥于“名门正派”,摆出一副“价高不胜寒”的傲态。拒人千里,负效应是明显的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,“关门”反而为盗版书的泛滥大开了方便之门。
尽管便宜没好货,读者仍青睐盗版书的求购心理,不一定正常,但确实事出无奈。试想,能五折甚至三折于正版书的价格买到盗版书,足以令“书虫”怦然心动。虽说要忍受印刷质量低劣、错别字不时造访之类烦恼,吃不上“满汉全席”,返而求其次,强咽含砂的糙米饭,愿打愿挨,只能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。
有“好事者”也曾心生疑云:正版、盗版之间价格反差为何如此巨大?盗版书印刷成本并不比正版少多少,还肯定有利可图,虽能偷逃税,不付稿酬,但也不致于造成如此大的悬殊。为何正版书的价格就如同铁板一块,不能随行就市,忍心甩开读者利益,津津独享高利润美食,一口吃成个“胖子”,亦不肯丁点施惠于人。
市场竞争既有质量的竞争,也有价格的竞争;价格太离谱时,质量因素就可能退而居其次。正版书老以注定是“赢家”的面孔,张开狮子大口“通吃”,最终吓跑读者,逼入“敌人”怀抱,让“李鬼”拣了个便宜,莫非还不值得深刻反思。正版图书定价回归读者可以接受的利润水平,既是繁荣书市,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,又是反击盗版,捍卫自我的有力武器,益处多多,何乐不为!